WFU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我與我的慈濟『醫』家人

作者:許晉譯

文字潤飾:羅聿


Family_Tzu_Chi


銀髮族的拆彈專家

很多病人第一次來到我的門診總會問:「醫生,你們科究竟看什麼病?」我都這樣跟他們說:「如果急診醫生是與死神拔河的人,那麼我們就是銀髮族的拆彈專家。」

這個領域的醫生,總是想辦法讓銀髮族能夠有尊嚴的走完人生的下半場。我們透過團隊進行銀髮族周全性評估之後,提早發現在銀髮族身上被我們視而不見的潛在不定時炸彈。而長者的問題經常跨足於神經內科與高齡醫學之間,神經科常處理的腦中風、失智症,高齡醫學面對的老年病症、骨質疏鬆、多重用藥,在過度專科化的現代醫療,造就了許多三不管地帶,這就是我們拆彈的主戰場。

有時候我們還會在拆彈過程中發現「案外案」,而最近一次的大案,恰好發生在我非常重要的慈濟家人身上。


例行檢查 意外引出可能致命的「案外案」

那天路過心臟科門口,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背影,是在慈濟大學七年的求學生涯中陪伴我們的慈誠爸爸。「最近好嗎?」幾句寒暄,囊括的是好多回憶,不過他那雙關愛的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焦慮。我忍不住問他:「怎麼會來看心臟科?」慈誠爸爸告訴我,自己和母親平常都會來做三高的例行性回診,但最近母親被檢查出疑似罹患失智症,所以待在家裡,讓他一直很擔心。

慈誠爸爸的母親,算起來也是我的奶奶了,當下我建議爸爸帶奶奶來花蓮安排腦部核磁共振檢查,並且做進一步評估,結果腦部核磁共振、抽血檢驗與評估量表都顯示,奶奶應當是憂鬱症而非失智症。

在銀髮族當中,憂鬱症經常被誤以為是失智症,但是憂鬱症對於藥物的效果十分顯著,是少數可以透過藥物扭轉的腦部認知障礙。

我對於疑似失智症的評估結論並不意外,但讓我意外的是,核磁共振的影像中,腦血管上有著不尋常的球狀變形。根據影像顯示,奶奶的腦部藏有數顆動脈瘤,它們就像人體中的不定時炸彈,一旦破裂就有可能引發腦溢血,甚至直接導致腦死。


動脈瘤如死神鐮刀 奪命不留時間

「媽媽也有動脈瘤?」聽爸爸的語氣似乎對動脈瘤並不陌生,但顫抖的語氣中,彷彿曾經因為動脈瘤失去了很重要的人。

爸爸嘆了幾口氣,才緩緩告訴我原委。原來當年接引他進入慈濟的師姐,就是因為突發性腦部動脈瘤破裂,在眾人面前昏到,只是雙眼一閉,再也沒有睜開了。即使當時立刻送入加護病房搶救,幾天後仍撒手人寰。

對爸爸來說,動脈瘤就彷彿是一把死神的鐮刀,將師姑從眾人身邊無情奪走,是他心中永遠的痛。


不讓悲劇重演 只許成功的拆彈任務

然而相同的劇本再次來到爸爸的生命裡,他強忍著淚水,問我:「有什麼辦法可以救治奶奶嗎?」「當然有!幸好發現得早!」我一邊給爸爸打氣,一邊說出後續的處理策略:「首先要確認腦部動脈瘤的具體數量,並找出病灶,然後再進行腦部血管導流支架手術。」

第一關的病灶確認需要執行侵入性檢查,但不是從腦下手,而是利用大腿血管,透過神經放射科醫師精巧的雙手將細微的金屬導管送進腦部探測。第二關的腦部血管導流支架手術則有如大禹治水,植入金屬支架在血管中進行疏通引流後,動脈瘤就會自己萎縮,我們的拆彈任務也就大功告成。

這整套流程可能需要自費近40萬,母子情深的爸爸毫無猶豫:「我會想辦法!只要可以治好媽媽!」當時接近過年,華人們總有「先過了年再打算」的習慣,奶奶一直拖到三月份才進行第一關的手術。這段期間,每次見到爸爸,臉上的黑眼圈總是又更深了一點,師姐當年的無常,看來總在午夜夢迴時糾纏著他。

所幸在定期追蹤下,奶奶順利地在四月完成了腦部血管導流支架手術。

「右手舉起來,左手也舉起來,很好!手可以放下了。嘴巴笑一下,講兩句話我聽聽看。」這是我過去幾年每天評估病人情況的台詞,但這天說起來特別喜悅。奶奶手術後的情況相當良好,爸爸臉上的憔悴,也隨著奶奶的康復煙消雲散。


Cerebral_Aneurysm_Rupture_Elderly


奶奶好了爺爺來了 善把我們牽引著

幾天之後,門診來了一位因用藥過度造成眩暈的爺爺,我看了他的藥物清單,發現這位爺爺居然有多達17種長期使用的藥物,「多重用藥」也是銀髮族健康的典型問題,我們這次的拆彈計畫,就是減少不必要的藥物。

不過就在仔細查看病歷的時候,又發生了一起案外案:爺爺還有容易引起腦中風的心房顫動。這是銀髮族身上的另一把死神鐮刀,一旦引起中風,就可能嚴重失能甚至有死亡的風險,但弔詭的是,前面的17種藥物中,沒有一項是用來預防腦中風的。

我看著爺爺走出門外,心中正在思量如何為這位爺爺「拆彈」的時候,一個熟悉的身影突然來到,前來接爺爺的家屬,居然就是慈誠爸爸!

「這麼巧?爸爸的岳父也要拜託你了!」他說。

我笑著回答爸爸:「沒問題,阿公的事就交給我吧!」


許醫師的叮嚀

  1. 老年憂鬱症患者,可能被診斷成為失智症,甚至可能因此錯失使用效果顯著的抗憂鬱劑。請尋求神經內科醫師、精神專科醫師協助確定失智症診斷。
  2. 無症狀動脈瘤可能因為日益普及的核磁共振檢查而被發現,此時必須評估病人日常功能狀態以及動脈瘤大小來評估未來幾年破裂之風險評估。年紀大、但是日常功能良好的患者,仍可以透過醫師與患者討論過後,讓患者透過血管內介入手術,接受動脈瘤手術。某些患者可以符合健保規定使用新型的血管導流支架手術,手術安全性更高。保守治療,以觀察為主的模式,也是高齡者可以選擇的一種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