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

以終為始 人生經營與實證醫學都應如此

 作者:許晉譯


從想去的目標開始思考 該往哪邊前進

「以終為始,要事第一。」

這是『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裡面的習慣二以及習慣三,
這是一個易學難精或者不容易被執行的概念,
我自己認真去思考過後,
我覺得最困難的地方是,
有些時候會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
或者說,
在你達到你本來以為的目標之後,
卻發現,
那可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或者並沒有自己一開始預期開心的感覺,
我開始慢慢覺得, 以終為始,可以是一個目標,
但是在過程中,應該要嘗試動態調整。

在人生中如此,
其實在學習實證的過程中,
我也有著類似的體悟。

設定階段性目標 逐步逼近最理想目標

「 PICO表的設定,應該要根據資訊去做動態調整。」

昨天我們中心進行最近系列線上課程的第一堂課,

「如何做好 臨床問題PICO表- 結合EtD framework 概念」

課程主要的目標對象,
除了希望可以把實證醫學學好的同好以外,
也算是提供給院內、甚至院外,
正在實證醫學競賽準備中水深火熱的大家。

而我在這堂課裡面不斷強調的,

「PICO表是需要動態調整的。」

PICO表示一個詢問臨床問題的架構,
這樣的架構雖然在不同臨床問題類型會稍微變形,
不過,
臨床人員最常遇到的,
通常是需要給病人進行介入的治療型問題。

而治療型問題,
也是目前實證的架構已經很完整,
可以從臨床問題詢問到最後的臨床應用,
都能透過完整的實證方法去進行研究。

為什麼PICO表也要動態調整呢?
其實就像人生一樣,
走著走著,
你會發現,原來可以這樣走;
這就彷彿,
在自己寫PICO表的過程中,
你需要去閱讀很多資料,
讓自己的PICO表的細節能夠更清楚,
最後,
你才能知道自己理想中的PICO表應該是長什麼樣子的。

有架構的EtD framework 或許是PICO表的關鍵

「有衝突感的臨床問題,才是好問題!」

這是我昨天最後給大家的總結。

實證競賽也好,
實證報告也好,
甚至臨床研究也是,
點出目前的知識落差 ( Knowledge gap),
一直都是整個實證醫學脈絡的根本所在。

至於,
要去找到這樣的Knowledge gap,
過往我們常常依賴大量文獻的閱讀之後,
發現可能在某些地方,
目前還有研究不足的地方。

而在學習過EtD framework 這套系統之後,
其實也可以透過以終為始的概念,
透過EtD framework 的元素中,
你可以找到某些元素,
可能會讓最後患者的決策,
或者說是臨床人員的決策出現衝突,
而這時候,
就是實證醫學介入的時候,
提供相對比較好的證據品質建議,
或者提出更多配套措施等等,
也可以透過分析討論,
給患者一個更好的處置方向。

而這個衝突感,
通常會出現在哪裡呢?
通常會出現在患者的價值觀以及金錢觀。

患者通常都會擔心某些事情,
這很多時候會影響他的決策,
也會影響醫療人員給出的建議內容;
患者通常也在意到底效果如何,
患者通常也在意副作用到底多大,
更會去考慮到底有沒有利大於弊;
患者通常都會在意金錢支出,
也就是到底是健保還是自費與否;
或者到底這個處置的普及性或可取得性等等。

寫著寫著,
也覺得這跟人生有點像,
有時候,
好像就是要在那些有衝突感的狀態,
去做出某些抉擇或者決定,
自己才會覺得從中好像有些成長,
在順遂中,
反而覺得一切都是非常合理的,
帶來的成長反而不那麼明顯,
至少,感受上沒有那麼明顯。

希望參與課程的大家,
都能夠從我們的課程中有些許成長;
也期許自己能夠,
在人生這個困難的課題中,
不停的動態調整,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