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4年4月9日 星期二

實證醫學最難的步驟 問對的問題 找夠好的答案

 作者:許晉譯


評讀 絕對不是實證醫學最難的步驟

「文獻評讀,隨著經驗累積,他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文獻評讀,
經常是新手開始害怕實證醫學的原因,
因為評讀沒有正確答案,
需要有一個清楚的脈絡,
才能去說服師長或者教練,
自己的判斷邏輯是什麼。

隨著經驗的增加,
其實這樣的問題會越來越小,
這時候反而會出現一個新的問題。

「要如何問到對的問題,跟找到夠好的答案。」

對的問題 取決在對的問題結構

「族群的選擇與結果的定義會是關鍵。」

模仿,
經常是大家學習問問題的第一選擇,
試著限縮或者放大目標族群,
會是大家問一個好問題的訣竅所在,
例如:
原本是設定中年人使用某特定藥物的預後,
可以把問題限縮在沒人討論過的亞健康族群,
或許可以對於臨床上更有幫助,
也在執行上更容易去瞄準目標族群。

結果的定義,
經常也是大家的問題,
對於結果定義的不了解,
經常是大家找不到資料的最關鍵原因,
這時候,
我給的建議一樣是,

「試著去模仿頂尖期刊問的問題!」

對於結果定義的不清楚,
通常是我們對於該領域還不夠熟悉,
有些常見的問題結果,
我們大概都可以使用直覺去猜測正確的預後定義,
例如,
癌症存活率應該要如何定義,
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把五年存活率,
當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定義,
對於結果定義不清楚,
其實只是我們對於該領域的不了解。

夠好的答案 取決於關鍵字轉換與篩選器使用

「只有夠好,沒有最好。」

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
在實證證據的查找上,
也有著類似的概念。

如果我們能從PICO表中,
找到最關鍵的關鍵字後,
再把他進行關鍵字轉換成控制詞彙,
我們就能盡可能做到完整搜尋。

完整搜尋之後,
下一個面對的問題是,
對於證據等級的了解程度,
與不同臨床問題類別的證據等級分類問題,
這時候,篩選器就會是我們的好朋友。

但千萬要記得,
使用篩選器之後,
倘若文獻還是超過200篇的數量,
除非現在是在進行臨床研究,
不允許漏掉任何一篇有可能的潛在研究,
否則這樣對於臨床人員的負擔上,
超過200篇的數量實在太多,
應該要考慮修正關鍵字,
或者增加更多的關鍵字內容,
讓整個搜尋可以更加精準。

「先抓大,再縮小。」

一直都是搜尋的黃金準則,
想要一步登天的搜尋邏輯,
在訓練選手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
這也不能猜到很多人日常的使用邏輯,
大概也是一次把所有的關鍵字全部丟入,
然後就很容易得到,
沒有任何文獻的搜尋結果。

而只有找到數篇足夠好的文獻後,
我們認真學習的文獻評讀能力,
才能夠派上用場。